【暑期社会实践】长安大学地测学院赴贵州兴义三线并进扎实开展社会实践

日期:2025-07-25

作者:晏珺、付子妤、杨东民

来源: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黔西南大地,以红色精神铸魂、推普实践赋能、民族团结聚力,“三线并进”书写青春实践答卷。


实践队合影


红色精神铸魂:人民至上践使命。贵州兴义市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红色遗迹与革命故事。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实践队赴兴义重温峥嵘岁月,体悟“人民至上”的信仰力量。


在威舍红军村,队员们沿着红军足迹,感悟军民鱼水深情。在“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借助战略转移路线图、武器、拓片等珍贵史料,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兴义市烈士陵园,队员们肃立默哀,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细读“为群众安危挺身而出”的英烈事迹,通过红色印迹展馆的文物感受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实践队员讨论红军过境路线

实践队员参观学习


推普实践赋能:青春助力产业振兴。实践队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与服务乡村发展紧密结合,为普梯村产业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在村委会广场,鲜桃交易热火朝天。队员们参与艳红桃分拣包装,亲身感受该村以艳红桃、黄桃为支柱产业的蓬勃景象(日销超三万斤,旺季达五万斤),直观认识到特色产业对村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深入普梯古寨,队员们调研民宿、手工艺等文旅资源现状与挑战,围绕“用普通话讲好布依族故事”积极建言献策,并创新采用趣味形式推广普通话,以语言桥梁助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参与普梯村艳红桃分拣


民族团结聚力:同心共筑民族情。实践队深入探寻文化交融印记,多措并举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黔西南州博物馆,从融合多民族元素的夜郎青铜器纹饰,到描绘古代民族交往的陶器生活场景,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根基。在中华布依八音堂,沉浸式非遗体验深化文化认同:与研学孩童协作完成扎染,绘制蓝白蝴蝶T恤;通过观摩传统农具体悟农耕智慧;体验国家级非遗“布依八音坐唱”,在胡弦与刺鼓的悠扬铿锵中感受文化魅力。作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普梯村(少数民族人口占40%)各族群众共庆节日、共商村务、共兴产业的和谐图景,以及“民族通婚促亲情”“民俗共庆聚人心”等生动实践,让“各民族一家亲”理念深入人心。实践队还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团队共办“村晚”,在歌舞互动中深化交流,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实践队展开活动


三线并行,初心同向。实践队从红色教育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力量,在推普实践中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于文化交融中铸牢民族团结的纽带,以青春之名,将红色信仰、语言力量、文化认同融入基层沃土,交出了一份“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发展、凝聚民族合力”的青春答卷。


(审稿:欧阳韬  网络编辑:和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