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日期:2025-10-21

作者: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科研院平台中心

来源:科学研究院

10月20日,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南校区地学科技大厦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毛景文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汤中立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安大学彭建兵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同济大学黄雨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员,河北地质大学金胜教授,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李文渊研究员等参加会议。我校副校长李振洪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平台中心主任孟振江主持。


李振洪对各位院士、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近年来,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代表性的成果,有力支撑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期望各位院士、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地质支撑。


毛景文对实验室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实验室继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担使命,扎根西部,持续深化理论创新和基础研究,为国家地球科学发展注入新动能。他强调,本次年会应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实验室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学科发展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会议现场


会议第二阶段召开了代表性学术成果报告会,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毛景文主持。吴昌志教授从实验室概况、研究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实验室运行机制与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赵超英教授、申艳军教授、张海东教授分别围绕“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秦岭生岩区与生态根植带研究”及“华北克拉通周缘金成矿研究”等方向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展示了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的探索与实力。


在发展方向和规划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五方面建议:一是聚焦国家战略,构建以成矿理论、找矿技术与环境灾害效应为核心的交叉学科研究体系;二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是凝练优势方向,促进内部协作,充分利用AI、大数据、遥感等新兴技术赋能科研创新;四是强化人才引领作用,加强团队建设,力争在国家级项目与科技奖励方面实现新突破;五是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扩大学术影响力与行业贡献力。随后,学术委员会宣布了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结果,吴昌志教授担任新一届实验室主任。


地测学院、资源学院、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等共50余人参加会议。


合影


(供图:资源学院  审稿:孟振江  网络编辑:和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