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承办,校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虹”学讲堂第664讲在南校区东院伯声报告厅举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Steve Barnes教授作题为“岩浆硫化物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报告,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程宏飞教授主持报告会,相关学院共18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Steve Barnes教授作报告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运用“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分析岩浆Ni-Cu-PGE矿床成因的物理过程这一核心框架展开。Barnes教授认为,在岩浆运移通道中,最快发生的物理过程往往主导成矿作用。他提出,围岩捕虏体的混染是生成硫化物熔体的关键机制,但硫化物的熔离、沉降、与硅酸盐岩浆的化学平衡等过程相对缓慢,导致硫化物常以“硫化物-基质角砾岩”形式与未完全同化的围岩一同搬运和沉淀。Barnes教授指出了硫化物液体的“反复循环”过程(如再卷入、回流或重力流)对于富集成高品位矿石至关重要,这一原理不仅适用于层状岩体中的矿床,也同样适用于形成于更短时间尺度的科马提岩系统中的矿床。
(审稿:王妍 网络编辑:和燕)